- Jul 22 Sun 2012 10:43
2012覺醒系列新作
- Jun 21 Thu 2012 09:32
刊頭作品--墨陶茶海
- Jun 06 Wed 2012 20:26
恭迎母親"葉春"居士五彩舍利
- May 19 Sat 2012 23:45
微笑傳承
微笑傳承 -----守靈懷思
清明剛過,母親坐臥起居,氣脈和穩如常,但是臉色輕微蒼白。步履間,呼吸已顯急促,略顯愁容,警示心肺已然衰弱,我們繃緊神經,進入密切觀察狀態。姐弟間都互相提醒,要細心! 要小心!不讓老媽失去舒服安適生活。生、老、病、死乃自然之律,誰都逃不過,內心開始準備,接受母親人生最後階段的示現。
- Jan 21 Sat 2012 10:45
民國101壬辰[龍]年新禧!!!
- Dec 09 Fri 2011 17:11
經典柴燒在[ 陶華灼 ]--(2011冬季)
- Sep 02 Fri 2011 16:46
2011秋季新作(壺承)
- Aug 25 Thu 2011 12:12
2011夏季新作(茶倉)
- Jul 17 Sun 2011 12:36
2011夏季新作(茶盞)
- Apr 23 Sat 2011 18:24
間離美學(二)--柴窯技法
遠古以來,木柴燒陶方式從野燒,坑燒,穴燒,窯燒不斷演進。陶製器物因為窯體結構改進,窯燒溫度有效提昇而精緻。柴燒窯體結構有直燄式窯、橫燄式窯、準(半)倒燄式窯、倒燄式窯等。不同窯種有不同火燄路徑,目的是要求窯體內氧化燄或還原燄的氣體氛圍(氧與一氧化碳比例)與火溫在窯內停留時間,製造釉色與坏體的質地。
唐、宋以來高溫陶瓷器燒製技法趨近成熟。明、清步入另一高峰,獨占世界鼇頭。但是至今,傳統封建制約「不逾矩」關念,講求圓潤工整,以致傳統柴燒大量使用匣缽將坏體釉面與火燄木灰隔離,防杜釉質變化太大「御品」失控出格。反觀近代柴燒受東洋陶燒劇烈影響,一昧講求自然風尚,樸實柴灰與泥土礦味取代傳統潤澤華豔釉燒的審美觀點,大勢觀念又倒至另一端。
[釉燒]荷塘印象大碗, 嬌黃色為自然落灰釉結合銅釉效果.
- Feb 16 Wed 2011 11:00
冬日陶爐(二)
作陶多年,每逢冬季,手造陶爐,迎接冬日裡接踵而來的冷冽寒流。在室內活動空間裡點燃一盆爐火,擺上一把耐火陶壺,用炭火慢慢加溫,不一會兒,滿室溫暖,逼退嚴冷寒意。此時,壺嘴直吐皚皚白煙,煮水沏茶,緩暖身心,氣滎百會,一遍舒暢。陶爐,除了取暖,其實她有不少益趣。
- Feb 02 Wed 2011 07:22
新年快樂 !